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鉴别诊断 > 正文

听这位研究核医学的女科学家谈谈PET对癌症诊断的意义

类别:鉴别诊断 日期:2017-6-21 16:42:06 人气: 来源:

  16年前,当田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日本Gunma大学医学部、日本核医学会会长远藤启吾教授的博士生时,远藤教授曾询问她的求学意向。田梅说:“我要学临床PET” (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)。导师开玩笑说:“PET很贵,你将来回中国找不到工作怎么办?”田梅回答:“我相信等我毕业时,中国一定会发展临床PET。”

  16年后,已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滨江医院副院长的田梅凭借其在PET方面的研究登上了“中国青年女科学家”的领台。如今全国已经有300多台PET设备在使用。而田梅十余年前完成的PET肿瘤探查新方法,如今也已在欧美和日本投入应用。

  “今后许多领域都要应用PET影像,我们只是刚刚开了个头。”田梅为了保持在本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,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。但谈及PET的应用前景,她语气里都是兴奋。

  PET是一种新型的三维立体影像技术,用田梅的话说,“如果说X光、CT、B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方式是古老纸质地图,PET就是能够显示实时动态变化的3D卫星云图。”

  田梅拿出手机向记者们展示了一张PET拍摄的3D图片,半透明的人体360°旋转,一块块黑色病灶在其中清晰而刺眼。

  “PET效果非常直观。” 田梅说,很多肿瘤在人体内会转移,传统的医疗影像只能让医生看到局部的病情,并不能判断是否转移,也就无法判断一次手术是否全部切除了肿瘤。但在PET拍摄下,这些病灶就无处遁形了。

  田梅印象最深的患者是一位29岁的中学教师,来做PET检查时,体重只有50斤。好几个月以来,一直使用各种传统检查方式,如 CT、超声、内窥镜等,都无法确诊到底是什么疾病,医生最后才想到做PET,“用PET一检查,大家都吓坏了,恶性肿瘤早已密密麻麻地扩散到。”

  而田梅认识的一位医生,体检发现肺部有毛玻璃样结节,“因为不放心,就第一时间做了PET检查,高度怀疑恶性疾病。经过微创手术后,确实是早期肺癌。现在已经完全康复好几年了。”

  此外,“PET影像学”可以追踪人体内的药物,看其是否能抵达目的地,和受体结合情况如何,对新药研究有很大帮助。

  当年制约PET技术发展的是经费,现在则是人才。田梅感叹,现在很多医院不是买不起PET设备,而是没有懂PET的人去操作。

  我国还处在PET技术应用起步阶段,从事研发和相关专业人员数量很少,毕业生“供不应求”,“整个浙江省也只有两位核医学博士生导师”。

  虽然随着的接受度增加,PET影像领域的研究和项目也增多了。但她觉得目前面对日益发展的医学医疗形势,影像医学工作者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开拓,“随着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迅猛发展,目前,精准医学、脑科学等领域越来越得到重视;对医学影像,特别是核医学影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,病人资源多,如果能及时开展相关疾病预防研究和精准诊治,我们一定会超越其他国家。”

  田梅如今谈起PET满眼放光,而令人意外的是,她起初并不想学医。研究PET,是因为PET让她发现了一种可能,把不感兴趣的学科变成自己喜欢并愿意付出毕生精力研究的学科。

  临床医学更多是需要记忆,记人体结构、记发病特征。实习时一群学生跟着主治医生,听他对病人病情的判断。

  田梅不太喜欢这种氛围,觉得医生在这种关系中占权威地位,“像一座白色巨塔。”而她还没放下内心做“探索性研究”的梦。

  在这样的情况下,一次看书,PET三个字母出现在一条注释中。PET属于核医学领域,是医学与核物理、化学等学科交叉的一个相对新的专业,学了这个,在医学领域一样可以做物理学研究,田梅一下觉得找到了方向。

  在一次参加学会时,她碰巧遇到了当时日本核医学会理事长远藤启吾,以此为契机,她拜入远藤门下,去日本读博,正式投入这个专业。

  “在这个领域,有很多未知的方向需要去探索。”这种未知让田梅着迷,博士和其后在国外工作的十几年间,她主要研究PET在肿瘤方面的应用,回国后,浙大在神经科方面有临床需求,不少医生主动找田梅合作,她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到脑疾病和脑功能方面,“脑研究更有魅力,有更多未知的地方。”

  她的团队界上首次利用PET影像技术来探索“脑机融合”领域亟待解决的信号源脑区定位问题。

  但田梅认为,PET的创新潜力还远未被开发。研究者还可以开发更多显影剂并其在体内的生化代谢与变化情况:“新药去了哪些部位,待了多久,何时排出人体,都可以用PET影像技术来。对于将来制定临床用药的剂量、间隔时间等,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我们只是刚开了个头。”

  采访田梅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乐观。这位45岁的女科学家有家庭,有个十几岁的儿子,在科研上每天平均工作14小时。母亲、妻子、医生、老师、科研工作者……很难想象她如何在这些身份中如何寻求平衡点。

  她很愿意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,她基本拿遍青年科学家所能获得的所有重大项,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意强调“中国青年女科学家”和她获得的其它项“很不一样”,因为这个体现了对女性性别群体的关注。

  问她如何放松自己,她说喜欢体育,上学时候一直是体育委员,“身体好现在才有底子长时间的工作。”此外,她把做家务当兴趣,发动家人一起打扫,从不请保洁阿姨,“还能锻炼身体”。

  问她如何兼顾孩子。她说孩子放学后她还没下班,就把孩子接回实验室。实验室都是田梅的博士生,带着孩子课,和他一起玩,“我觉得这个氛围挺好,他能学到很多东西。”耳濡目染,田梅的孩子并没觉得妈妈因工作忽视自己,而是把她当作榜样,对别人谈起妈妈是女科学家时一脸骄傲,说自己长大也要当医生,“我觉得对他的教育还是成功的。”

  问她是否感到身为女性在研究中受到歧视。她说有,女性因为要生育,科研上会比男性少一两年时间,很多评级评就错过了,这导致很多女科学家要么独身,要么科研道受到极大阻碍,但她马上又谈到,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问题,青年项评选上,把女性年龄从40岁推迟到45岁,“我觉得这样的举措特别好,不应该让生育成为女科学家的绊脚石,应该有这样的政策让女科学家有机会去做好妻子、好母亲,教育下一代,也把自己优秀的基因传下去。”

  田梅觉得,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人生导师。国家需要给女性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,让女孩子、女生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希望,对培育我国的下一代常有益的。

  问她在工作中有无感到压力,如何克服。她说存在压力,因为通过国家“千人计划”引进回国的海外人才很多在国内属于高、精、尖、缺的专业人才,回来以后没有同专业的同行,没有与自己所处专业非常匹配的平台和,工作团队和实验室都要自己着手创立,“自己知道本领域的世界最前沿研究,所以要想始终保持领跑,就感到内在的感和责任感。”

  推荐:

  

关键词:诊断的意思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相关阅读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郑重声明:本站仅为喜欢苏州爱苏州而成立的一个小型网络资讯网站,非官方,不从事任何商业活动!

CopyRight 2010-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